时间:2019-03-25
来源:音乐研究所 作者:马贞维 来源:音乐研究所
我校音乐研究所“礼观乐史”系列讲座第一讲成功举办
时间:2019-03-25
来源:音乐研究所 作者:马贞维 来源:音乐研究所
3月21日上午,由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研究基地主办的系列讲座“中国史学家的学术视野——礼观乐史”第一讲在教学楼303教室成功举办。第一讲的主题为“考古学视野中的古代中国乐制和礼乐起源”,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常怀颖博士主讲。清华大学历史系刘国忠教授和我校音乐研究所副所长刘嵘教授等教师以及四十多位各专业同学到场聆听,同时外校及社会人士也慕名而来。讲座由音乐研究所林大雄副教授主持。
图为主讲人常怀颖副研究员
图为清华大学刘国忠教授
讲座一开始,林大雄老师首先阐明了举办“礼观乐史”系列讲座的重要意义:考古学与历史学的大视野对音乐专业师生拓展思路、了解学界最新动向大有裨益。
图为主持人林大雄副教授
在讲座中,常怀颖老师先通过大量图片,展示了当代婚丧中的各类有趣礼俗,同时也引发了同学们回溯“礼乐”历史的兴趣。而后,再将同学们带回“考古现场”,以大量的出土文物来揭示中国古代乐制和礼乐起源。常怀颖老师对晚商时期的编列小铙、鼓、埙、磬四类乐器在墓葬中的随葬情况,从乐器编组、使用人群、埋葬位置、时代演变差异等几个方面进行梳理,以“细节性”明晰以往模糊不清的夏商周乐史,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
常怀颖老师认为:“殷墟时期已经开始把乐器纳入礼制器用体系之中,用以规范社会秩序、标识身份等级。礼乐制度的雏形,在殷墟时期已开始构建并出现。这一结论是礼乐起源问题研究的新进展。”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考古新发现对音乐史研究的“刺激”不足,使得目前音乐史研究尤其是先秦的音乐史缺少考古学的支撑;希望二者以后更好地结合,促进学术交流。
本次讲座既是促进音乐学与历史学、考古学相互交流的良好开端,也是中国音乐学院积极吸收不同领域学术研究成果的具体体现。“礼观乐史”系列讲座本学期还将继续邀请考古学、历史学、礼学领域专家来校交流研讨。